正文 第十一章:城东农庄-《永世帝唐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万年县衙位于宣阳坊的最东南角,殷清风来这目的有几个:一个是将小丫头的贱籍更换成良籍;二是将没户籍的任大六人签成贱籍;三是将升平坊的房屋更换房契名头;四是申请将升平坊那片房屋圈成一个区域。

    从万年县衙出来,又去了一趟长安县县衙。

    到了县衙,任大六人才知道他们平日里尊敬的任娘子原来是贱籍之身。

    从县衙出来后,殷清风也是乐了半天,这可是在长安城的CBD买的六百平的商铺啊,才尼玛两千一百贯,这和捡破烂有啥区别?

    贱籍更换成良籍的费用,是买一个奴仆价钱的三倍,至于任大六人落贱籍的费用,反而不足小丫头费用的一半。

    至于那些房屋的价格嘛,则让殷清风吃了一惊:三百二十贯!

    好在殷清风记起了他之前看的资料,才算稳定了心神。他记得那份资料里记载着在唐朝全盛的玄宗年间,由于长安物阜民丰,当时朝廷拍卖国有房产的碑文上记录:一座占地一千七百平米的大别墅只需一百三十八贯。

    升平坊的房屋只是普通民居,虽然面积是十二万多平米,但价格嘛,对于殷清风来说就是烂菜帮子价。

    等小丫头走出县衙后,抱着殷清风痛哭起来。现在她不但不再是贱籍,而且还是任大六人和那片房屋、商铺的主人。

    在任大六人将那些未来的工人、营业员等安排稳妥之后,殷清风就要开始进行下一个动作了。

    这个动作,是在杜伏威那城外的食邑农庄上进行。原先他封为吴王的食邑是在渭河北岸,现在换到了城东位于浐水与灞水之间、长安通向潼关的大道的北面。食邑也从一万户降到了三千户。

    之所以当初没敢对李世民打包票,就是因为殷清风也不确定他能不能做到提高粮食产量。

    提高粮食产量,以殷清风的了解,大概分成四个因素:种子、农具、化肥、耕植技术。

    种子的改进需要专业的技术和长期的培育,这个殷清风是没办法的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三个方面,作为城市里长大的殷清风也只能尝试着去做。

    “小的杜丙,见过郎君和小娘子。”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人向殷清风介绍他自己,同时也介绍了一下子庄子的情况:这个农庄有四万四千亩大小、有佃户一万六千人。

    唐朝的一亩约为五百四十平米,这么一算的话,这四万多亩也不算多,“可以下田耕作的有多少人?”

    “十四到五十岁的男丁六千三百三十八人。”

    殷清风心里算了下,平均每人才耕种五亩多一点儿,这效率嘛,真不高啊。

    “把所有的农具都找出来,让我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是,请郎君和小娘子随小的到院子里来。”

    等杜丙让人带过来那些农具, 殷清风一看,好家伙:除了镰刀和犁头是铁的,剩下的都是木制的。看来,之前那些年的战乱,破坏性可是不小。国公府的农庄都用木制的工具,那普通百姓呢?不用想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殷清风见过实物、也了解过曲辕犁和其他工具,就眼前这些农具,改进的空间太大了。于是他又回到屋子里,将他知道的那些画了出来。

    耙犁给分成三齿、五齿和九齿;镐头、锄头、铁锹、铁锨,重头戏是曲辕犁。

    曲辕犁与直辕犁的构件只有犁床是相同的,犁辕、犁梢要弯曲,增加一个策额、压犁和犁壁。

    曲辕的优势是前面牵犁的牛马或人的用力点也就是重心,要往下移。这样的话,不但省力而且转弯更灵活,最主要的是可以深耕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