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七十三章:编订教材-《永世帝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小学阶段是《千字文》、《殷氏家训》,然后是《荀子》、《韩非子》、《墨子》的一部分,那些涉及到逻辑学、军事学、工程学、力学、几何学、光学等内容将分散在数学、自然常识等课程里、《成语典故》《寓言故事集》、《管子》。

    《论语》等先秦时期的儒家典籍,则放在中学阶段进行授课。至于董仲舒的什么天人感应,让他去见鬼吧。

    荀子虽然也是儒家的一个代表人物,但他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者。

    在天人关系上,荀子反对天命、鬼神迷信之说,肯定了“天行有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”,即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。

    他主张“明于天人之分”,认为天有“天职”,人有“人分”,提出“制天命而用之”、“应时而使之”的人定胜天思想。

    既说明规律的不可抗御,也强调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。所以,相比其他什么四书五经来说,殷清风更喜欢《荀子》里的内容。

    殷清风之前和现在一直在勘定古书籍的内容,就是将唯心论、唯物论给区别开来。

    殷清风的思路很清晰:先是用《童话故事》、《神话故事》打开孩子们的好奇心,再进行唯物论教育来建立世界观等三观思想。

    那些在中学阶段要学习的儒家典籍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学识,即使里面有一些片面的内容,孩子们也能分辨清楚,总好过在启蒙的时候就子曰子曰的。

    除了课本要确定之外,殷清风还决定在授课之初就开始教导拼音与标点符号。这两样儿超前的东西,他不怕引起什么不好的后果。

    即使这些教师里面有李世民的密谍,殷清风也没什么好担心的。在外人的眼里,未来的梧桐学堂是属于家学、族学,完全是私人性质的,他搞出再多的花样儿来,除了李世民和李渊,别人没权利多嘴多舌的。

    殷清风当初来山庄的时候,并没有想着这么快就建立起这么大规模的学校。而且由于之前还要忙着教学工作,所以他的教材并没有准备充分。

    现在有时间可以让他自由安排了,他先做的就是将算术课本再整理一遍。

    之前的课本,是殷清风回忆他上学时的内容得来的。现在他书房里有《缀术》、《海岛算经》、《九章算术注》、《九章重差图》、《墨子》等书籍,他准备接下来的时间里争取整理出一直能学到中学的数学课本出来。

    中国古代关于数学方面有很多值得后世人骄傲的成果,但是却没有形成系统的自然科学。

    原因之一,就是古人秉持着实用主义至上。无论是《墨经》、《周髀算经》等,都记载的是具体实用的例子而不是一个又一个的数学理论体系。

    《九章算术》记载的主要成果---十进位制。可是十六进位制不但唐朝时使用,就是到了民国也还在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