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六十二章:深谋远虑-《永世帝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抛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之外,殷清风很庆幸他有机会把他的遗憾在这里得以弥补。

    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”既然老祖宗指明了方向,殷清风照做就是了-----想解决道德问题,必先解决温饱问题。

    唐朝立国时人口二百余万户,人口约一千五百万,贞观初年户数扔不足三百万户;天宝十四年达到巅峰:登记八百九十一万户,约五千三百万人口。也就是说,一百三年的时间里,人口增长了两倍以上。

    在纯农业经济的社会里,五千万人口想要在大约七百万顷的土地上刨食的难度有多大?纯人工劳作、没有化肥、种子也没经过培育...

    先让农民吃饱、再让农民变成手工业者、商人...

    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,将遵守道德的行为规范化、具体化...

    古人鄙视商人阶级主要的借口,就是商人唯利是图的行为会带来礼乐崩坏、道德沦丧。这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    商人的逐利本性和冒险精神,的确能够积大量的财富,但也在正治上对正府集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。也在社会风气上,起到破坏者的作用。

    如果,商人既能为国家集聚财富,也不破坏道德秩序甚至政治秩序,能不能做到这种理想状态呢?

    在现代的大环境下是肯定做不到的,但在大唐的时空里,未必不能!

    他想去尝试!他想尝试,在中华文明的体系里加上商业文明后,原有的体系不但没被破坏,甚至更有生命力。

    但,这不是他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,也不是三十年、五十年就能做成的。所以,让他不但需要盟友、志同道合者,更需要通过一个培训机制,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人,去完成他的奢念。

    从实际利益的角度来分析杜伏威和他的吴国公府,他们很符合他的需求。

    首先,杜伏威本人年轻、经历丰富、不孤傲、不固执。

    其次,他的老婆单云英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老公孩子热炕头的傻女人。同样大起大落的经历,让她完全可以接受他的计划,并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。

    再次,只要操作得当,阚陵、王雄涎等人在军中,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。

    他们的共同点是年轻、与他的关系不错。

    放着这么有潜力的一大家子不用,除非他的脑子坏掉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