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三十八章:此去城南(一)-《永世帝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殷清风回头望了望,“原来如此。“那处庄子的田地不知有多少亩,寒来管事可是知道?”

    “小的之前就是负责那处庄子的营生。那处庄子有六百四十顷。”

    听完殷寒来的简单介绍,殷清风在心里快速的盘算起来:“六百四十顷,加上山庄的总共土地约是现代的七万四千多亩。如果按照自己改进后的种植技术来算的话:单纯种植高粱一年是一万五千吨左右、大豆两千五吨、紫花苜蓿是十三万吨、大麦一万三千吨。

    幼牛期每天吃五公斤、育肥期每天十公斤、追肥期每天十二公斤;成熟期每天二十公斤。现在是三百四十头牛,每天吃就得吃近七吨。一年下来就得两千五百多吨。再加上几匹马,一年下来有三千吨就够了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,这土地是大有富裕啊,看来要好好规划一下这些土地了。苜蓿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弄来种子呢,看来今年得先种些大豆了。不过即使都种大豆也是不行的,还得弄些青草、秸秆等青饲料才行。”

    殷寒来看殷清风看天没说话,也不知自己哪里没说对,正忐忑呢。

    从深思中醒过来的殷清风接着问:“寒来管事,那六百四十顷之前都种的什么?”

    “回郎君,去年那里种了五百五十百顷的黍和菽、八十顷的各种蔬菜和十顷的果园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那庄子靠近沣河?”

    “回郎君,能有十五、六里的样子才挨着沣河。距离潏水倒是近些。”

    “那寒来管事可知周围哪里种大麦和高粱的?”

    “回郎君,小的不知哪里种大麦,不过沣河对面去年种的是高粱。”

    殷清风一听来劲了:“你可知那片高粱地有多少亩?”

    “小的和那片庄子的管事交谈过,能有七十顷。”

    七十顷,他们的产量每顷能有五百斤就不错了。那就是一百七十吨,加上青杆晒干后也能有一百多吨。

    “这样,寒来管事,你之后几天辛苦一下,把周围百里之内的庄子、农户都摸查一边。回来告诉我他们各自有多少亩,然后当时就签协议。协议的内容就是种高粱和大麦。至于收购的价格嘛,就由秋收时的粮价计算。”

    “小的全力完成郎君的吩咐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