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章 张邦昌-《筑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杜充资历稍浅,但是野望极大,做事情又非常没底线,有时甚至比刘豫还像刘豫。

    已经战死封丘的郭永就曾对杜充很不以为然,私下评价杜充说:“有志而无才,好名而无实,骄蹇自用而得声誉。以此当大任,鲜克有终矣。”

    许翰资历够,但是他的手伸得太长,什么事都要管,结果什么事他都不想担责任。“本以为是这个样子,所以才要这样。谁知却是那个样子,所以才会出了差错,怪我咯?”

    这类只想要功绩,却不愿担责任的同僚,那是任何时代都会有的奇葩人物,也是任何一个有为之士都要躲避的猪队友。郭药师可没兴趣天天给他许翰擦屁屁。

    剩下的贺允中倒是郭药师的老搭档,不过贺允中性情浮华,又好直言打人脸面,早早把朝臣们得罪了大半圈子。甚至他还和京东都护府的安兆铭,水火不相容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这都是财货惹得祸啊!安兆铭此前在汴京的福记系列商业布置,曾经多么成功?后来就是在他贺某人的策划下,生生让一帮纨绔子弟侵占了去。

    说起来卖了四十万贯也不算亏了,可是哪怕交给这帮纨绔这样散漫经营下来,哪年的收成都没少过十万贯!

    当时朝中,又多少大臣,都在明的、暗的参股福记?每年到账的分红不要太多啊!结果一下子就没了?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,贺允中得罪人的本事,也实在太狠了些。

    最后就是徐处仁了?老徐这人的刚性不错,初与吴敏、李纲契合,后来也会有些异议。人家都说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可是老徐却在与吴敏争事时,“掷笔中敏面,鼻额为黑”。

    不过徐处仁也是一个重视流程合法性的循吏,曾经一再强调朝廷议事的制度、流程问题,这方面就很对郭药师的胃口。郭药师新政时,徐处仁就给老郭开过药方:

    “六曹长贰,皆异时执政之选,而部中事一无所可否,悉禀命朝廷。夫人才力不容顿异,岂有前不能决一职而后可共政者乎?

    乞诏自今尚书、侍郎不得辄以事诿上,有条以条决之,有例以例决之,无条例者酌情裁决。不能决,乃申尚书省。”

    不但要求各部按条例做事,还杜绝了下级官员把责任推给上级的麻烦。宰执之臣从运动员变成了运动员兼职裁判员,自然大大增加了争功诿过的妙处。

    若是放在从前,郭药师勇于任事,对此还是不屑一顾的。朝廷条例也要适者生存才对,没道理为了死板板的条条框框,就要把活人用尿憋死。

    不过现在的郭药师麻烦不断,这个制度却正当其时也。因此?就他老徐好了!

    “靖康五年十月一日,百官入南薰门。邦昌列尚书省,卧病不食,谓王时雍曰:诸公怕刘豫,便要诿过邦昌邪?然刘豫志不在此,今虽暂假邦昌而归罪一身,汝等又焉可免祸!

    先是九月二十八日,官家诏群臣进言宰执之失,以谢天下。太宰邦昌奉诏还阙,群臣莫不鼓舞。及上书言宰执之过者,曰言路堰塞、曰制度荒废、曰太学之乱,皆邦昌误国也。

    然而天子以天下事委任宰执,而太学上书言事,指宰执之失,纵有偏颇,实忠君也。太宰不务教化,反而一昧指斥刑罚,至今天下议论汹汹,太宰难辞其咎也。

    乃议出张帮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。加徐处仁太宰,依旧以郭药师为少宰、枢密使。复诏河北宣抚司、邓州南道总管领军护翼京师。”《新宋史-贰臣张帮昌传》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