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1章 郭药师的新政-《筑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对汴京的百姓而言,他们也很快就尝到了朝政清明的代价。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,汴京的确开放了民间言路,但他同时也增加了民间税赋的负担,让你痛并快乐着。

    郭药师自觉理政手段愈发娴熟,得心应手。只是到了这个时候,大宋的边事已安,汴京城曾经的慌张都渐渐消散。

    谈笑之间,朝野鸿儒们再次意气风发起来。秋后算账、历史假设,那历来都是国人最爱玩耍的官场游戏。放嘴炮而已,嘴炮之王安尧臣已经赶来汴京的路上。

    郭药师立足大宋朝堂的时间实在太短,不知道朝堂之上,除了雨露均沾外,还要时常有霹雳手段!一个不会耍流氓的宰相,如何坐稳宰相的位子!就凭你的大肚囊吗?

    后世的某个教员就曾经曰过,“不是东方压倒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到东风!”这种朝堂人心故事,历来含糊不得。既然你郭药师没了锐气,自然就要另有锐气的人物出来搅和。

    “若当初不是某某人如何如何,则国家何至于今日如此如此?”太学生雷观上书论参知政事李纲在河东怯战,先失大将何灌,其后移祸焦安节之奸。

    亦有太学生魏佑论“河北宗泽妄言兵事,假朝廷钱粮养河北巨寇事。再论太原张孝纯任人失察,重用其子张灏,并冀景怯懦,耿守忠反复二三事。”

    此外又有布衣欧阳澈伏阙上书,极论“琅琊郡候安兆铭包藏祸心,以军械督造挟持朝廷事”云云,看得郭药师心情大畅。看看,郭某人还是很有些群众基础嘛!

    乃参详昔日太学生陈东的上书故事,以官家赵桓名义下诏曰:“太学生雷观、魏佑,布衣欧阳澈上书言事,忠心可嘉,特与同进士出身,除秘书正字”。

    得!太学生陈东是谁?那可是大宋太学生中的偶像人物。

    陈东昔日上书指斥蔡京、童贯误国后,朝野声望大隆。甚至后来还曾一口唾沫啐在状元郎的脸上,他安某人都不敢擦拭呢!

    便是如今秉国的燕国公郭某人,不也被陈东直言指斥吗?当时也是要喊打喊杀的,可事后呢?官家下旨,论陈东为迪功郎、赐同进士出身、补太学录!

    何况陈东如今更加贵为朝奉郎、秘阁修撰,前途不要大火啊?!

    所谓大丈夫当如是也,彼可为之,吾亦可取而代之也。想要替代陈东官位、名声,自然十分麻烦。然而有样学样,语不惊人死不休,却是十分容易。

    遂有太学生杨海上书,以为安兆铭在海州兴建驸马府,于理不合。“当依祖宗制度召宣其归于汴京,除驸马都尉,使无涉政务。”

    又太学生沈长卿上书,反对邳州并入泗水郡。谓“彼蒋仝一届酸儒,何德领一郡百姓?”更有太学生汪若海上书“请撤京东都护府,大宋江山皆赵家,如何京东自中华?”

    “呵呵。此子之论大妙也!”郭药师掸掸汪若海的上书,回身对亦步亦趋的开封府尹徐秉哲笑道。自然,其他几个太学生的上书内容,也很不错。

    徐秉哲也是陪着笑容连连称赞:“燕国公意思,这几个太学生,也要除官?”

    “嗯?这样子可不太妥当吧?”郭药师有些犹豫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