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 郭药师的挣扎-《筑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顶多在他的“道理”之外,再披上一件“忠孝仁义”等等道德外衣,让他赵家人的吃相,不要显得那么难看。面子上的礼义廉耻,也总要繁文缛节地做足才对。
    昔日太祖立国的本质,就是行强干弱枝制度。曾经战力最强悍的禁军,大部分都驻扎汴京。那时候的大宋官家,曾经就是拳头最硬的那个人。
    哪怕外战怯场,可是内斗时候,赵宋官家就从来没有怕过谁。王小波、宋江、方腊又如何?哪怕宣和六年那样的颓废,河北豪杰的结局怎样?
    所以赵佶就敢一辈子胡乱折腾,他的大臣们只能受着。甚至连蔡京这样的枭雄人物,一生四上四下,就要被赵佶玩弄掌中,不敢多言半分。
    高俅这样的宠臣,只是因为他掌管禁军,所以他的儿子高衙内就敢在汴京横着走路!反过来说,童贯掌军二十年,贵为广阳郡王,官家一道旨意就能把他斩首示众!
    当然了,世间无不散的宴席。赵家的拳头传到赵佶、赵桓时候,已经只剩下几个空壳子。这才有了安兆铭的“海州特区”,也有了郭某人的“仿曹操故事”。
    如今国事日非,试论天下强军,除了女真人之外,还有西军,海州军、以及他的常胜军。西军忠于朝廷,奈何远在西北。他的常胜军最弱,却恰恰把刀锋抵在汴京的咽喉上。
    郭药师曾经是大宋“道理”的受益者,现在就要忍受别人对“道理”的发挥。因为安兆铭的拳头,明显比他更壮实!而女真的拳头,也一样能够碾压我矬宋。
    想在这种时局下保持住大宋国体的存在,顺便让自己的“权臣”之路走得更稳妥?唯一的出路就是要利用好海州与女真人的矛盾。
    只有让他们硬碰硬地多打上几架?大宋才能得到更多的喘息机会。因此,郭药师很爽快地圈阅了张叔夜的奏折。反正,朝廷面对海州的各种折腾,也早已是有心无力了。
    郭药师如今的日子,其实过得很不顺溜。“北伐之功”即便不是郭药师亲征,但他的居间战和拿捏手段,也的确让朝廷上下不再有人敢正面反抗他。
    哪怕官家赵桓,对他的举措也不过坐视而已。然而郭药师却愈发有了心虚的感觉,眼前之朝廷人物,皆不可信也。
    甚至他宁愿远远行文去海州,与安兆铭、吴敏、刘韐等人争吵议事,很多时候都要忍受人家在回信中的笑骂奚落,也要认真读完书信,琢磨对方的见解是否合理?
    要说这些混蛋的口碑都是极差!损人的口水也是一溜一溜地往外冒。可是笑骂任他后,郭药师就能发现,这些人的遇事见地,也的确能让人耳目一新。
    最难能可贵的是,他们可能更加忠心大宋社稷,不然当初就没必要一定招惹他!所以他们对于朝廷大事的见解,才更加可信。
    汴京也不是没有人才,秦桧正当干练,刘豫也进京了。他们比之何栗、贺允中、杜充等人,才具可不是高了一星半点。
    但是他们,一样都是心怀叵测之辈!他们的忠心,也只能献给他们自己。别说郭药师得不到这份忠心,哪怕大宋官家,也一样得不到他们的忠心。
    第(2/3)页